经产观察
IT资讯
IT产业动态
业界
网站运营
站长资讯
互联网
国际互联网新闻
国内互联网新闻
通信行业
通信设备
通信运营商
消费电子
数码
家电
通信设备

一根光纤牵出时代传奇: 烽火通信承载光通信 “大国重器”的突破

作者:habao 来源: 日期:2019-1-18 0:47:25 人气:

  喜马拉雅山雪怪

  [烽火通信不仅了我国光通信事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还走出了一条新时期国有科研院所的转型发展之,为我国科技型国有企业的创新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为了持续增强在光通信领域的技术实力,保持行业领先地位,烽火每年将收入的10%用于研究和开发企业独有的核心技术,产品和方案研发人员超过35%,科研率保持在90%以上。]

  1976年3月,在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一个简陋的实验室里,中国科研人员用“土法上马”拉出了中国第一根光纤。

  在中,中国的“光纤之旅”就此起步:中国第一根实用化光纤、第一条实用化光纤通信系统工程、第一套密集波分复用系统等都诞生于此,使我国跻身世界发展光纤通信的第一梯队。

  经历四十年的发展历程,烽火从相对封闭的通信类研究所成长为国内外通信设备市场的知名企业,在市场开拓能力、科技创新能力、企业管理能力等多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以面向世界光通信发展前沿、面向宽带中国主战场、面向国家网络信息安全重大需求为战略定位,烽火通信(600498.SH)现已发展成为全球唯一集光通信系统和网络、光纤光缆、光电器件于一体的通信高技术企业,是我国主要的通信领域产品和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承载着我国光通信领域“大国重器”的突破。

  烽火通信不仅了我国光通信事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还走出了一条新时期国有科研院所的转型发展之,为我国科技型国有企业的创新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一根头发丝般粗细的光纤,可以同时承载9亿人通线年,全球第一根光纤诞生,人类信息沟通进入光速时代。但当时的中国正处于信息极为闭塞时期,国外技术基本无法借鉴,研制光纤全靠自己摸索。

  车床没有,拉丝机没有,怎么办?搞不到洋的,土法上马——几盘电炉、几只烧瓶、一台废旧车床,这就是当时的光纤拉制核心设备。

  “中国光纤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梓森回忆中国第一根光纤诞生的过程时说,为了炼出高纯度的石英玻璃,他曾想到用酒精灯与石墨炉,但因温度不够而无法纯度,“不能用石墨炉,必须得是氢氧焰——它的温度能达到1400℃~2000℃”,在连续考察了沙市与上海石英厂后,技术弯终于被走通。

  1976年,在极其简单的实验设备和制作工艺条件下,一根用氧气、四氯化硅等原料拉制而成、长度为17米的“玻璃细丝”——中国第一根石英光纤,从赵梓森手中缓缓流过。检测仪器检测结果为:光纤短波长0.85毫米,按照光的衰耗单位计算,衰耗为每公里300分贝,达标!

  谁也想不到,这是一个传奇时代的开始。1978年后,我国加快光纤通信的研发工作。上海、、武汉和桂林都研制出光纤通信试验系统。

  国家科技领导认识到“光纤通信”是通向“信息时代”的桥梁,立项“八二工程”,即要在武汉建设中国第一条实用化的光纤通信线,用光纤连通武汉三镇。赵梓森在项目建设中负责后台指挥。

  为了铺设线,赵梓森手绘了武汉地图,在每个重要节点处标注,并与负责设计的郑州邮电设计院、负责施工的邮电三公司协调。

  “八二工程”建成后,时任邮电部领导和专家都认识到光纤通信的优越性。光纤通信在全国推广使用,建成“八纵八横”国家光纤通信线。此后,在“光进铜退”大潮下,长途通信线不再使用电缆,中国的光纤通信就此进入大规模实用阶段。

  90年代,我国光纤通信技术虽然也在不断进步,但最大的问题是研究远离市场需求,造成科研与产业的脱节,许多技术的商用化水平都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当时,欧美日通信巨头在全球蓬勃发展,占据了中国几乎所有的光通信网;而我国支撑光通信产业发展的技术能力弱,共性技术、关键技术严重依赖国外。

  “如果不能在未来5年高速发展期扩大在这个行业中的地位,我们将失去成为行业重要角色的机会,从而在未来的低增长时期被的竞争所淘汰。”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原院长童国华说。

  在此背景下,烽火通信上了创新变革之。1999年,在科技体制大潮中,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乘势而上,率先开展了企业化转制,转制为烽火科技集团,并发起创立烽火通信。

  作为一家从科研院所转制的企业,烽火通信的发展面临着双重挑战:既要应对全球最为激烈的通信市场竞争,为客户提供性价比最优的产品和服务;又要完成体制和机制变革,去除沉疴,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这是一条极为的道。童国华回顾说,其间经历了很多波折,既有来自全球通信寒潮以及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也有行业洗牌不断加剧、技术演进突飞猛进所带来的挑战,还要面临内部机制不灵活、运作效率低下、管理落后等诸多问题。

  烽火通信先后历经了“破铁之旅”(打破铁饭碗)、“试水之痛”(走市场化道)、“固本之法”(任职资格体系建设)、“健体之”(以集成产品开发为核心的创新工程建设)、“图强之梦”(管理信息化)等五大变革阶段,实现了企业跨越式规模发展。

  在发展上,面向市场竞争,把市场需求与科研优势结合起来,秉承“从市场中来到市场中去”的,将客户需求作为项目立项和产品规划的重要依据。在径选择上,选择并了市场化、资本化和国际化的发展径。在进程中,领导带头签订劳动合同,率先转变身份,打破事业单位“铁饭碗”,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在现代组织结构完善中,实行中层干部两年一聘,聘期结束重新竞聘上岗,干部轮岗率达20%以上,使竞争意识和“能上能下”的逐渐被全体干部员工接受和认可。

  近20年来,烽火通信从小到大,从弱变强,从计划市场,从封闭,抓住了和信息技术发展的历史机遇,走出了一条科研院所转制发展的道,走出了一条依靠自主创新的高技术发展之,成为我国科研院所转制和国有企业的成功典范。

  2001~2004年,互联网泡沫的破裂缩减了对光网络的需求,与此同时,美国、日本、韩国、印度等单模光纤大量倾销中国市场,国内企业也不断“拔地而起”,光纤光缆产业迎来了“寒冬”。

  2004年,国内光缆产能已经达到4000多万芯公里,约为全国市场需求的3倍。产能过剩等因素导致了市场的无序竞争,企业从原来的200多家只剩下70多家。

  烽火通信在努力攻克产品及工艺技术的同时,企业深刻认识到制造装备技术的重要性,瞄准高性能预制棒生产和高速光纤拉丝等进行重点攻关,并在2010年取得突破,形成了拥有完全知识产权的制造装备体系,为中国由光纤大国向光纤强国的转变打下的基础。

  作为集光通信领域三大战略技术于一体的科研与产业实体,烽火积极推进光通信全产业链的技术创新,“构想一代、研究一代、储备一代、开发一代、生产一代”的

  发展,着眼技术发展趋势和产业变革规律,强化引进消化吸收、系统集成和原始创新能力,打造企业核心技术竞争力。

  为了持续增强在光通信领域的技术实力,保持行业领先地位,烽火每年将收入的10%用于研究和开发企业独有的核心技术,产品和方案研发人员超过35%,科研率保持在90%以上。

  烽火走市场化道,引进和创新集成化的产品开发模式FPD,构建“研发+市场”的紧密合作框架,将市场需求作为项目立项和产品规划的重要依据,将市场占有率和盈利能力作为产品成功与否的关键评判标准,市场导向技术创新,前瞻布局前沿领域。

  在维持光通信专业品牌与市场领先地位的同时,烽火通信不断开拓通信终端、信息化市场、应用软件、技术服务等关联领域,扩大空间。面向企业、行业、家庭以及个人等客户进行新业务布局,推进产业化转型,初步形成了多元化的集群化发展新格局。

  烽火通信成功地将拥有自主品牌和创新技术的光通信系列产品打入海外90多个国家及地区,向世界表明了中国制造绝不是“劳动密集型低附加值产业”的代名词,同样可以参与高技术、高附加值产业的竞争。

  5G网络将重构人们的生活,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有了5G网络,人类交互方式将再次升级,个人用户将更为方便地获取超高清视频、下一代社交网络、浸入式游戏等身临其境的业务体验。我们现在津津乐道的智慧城市、智能家居,也会因为5G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可以说,在5G时代,人们期待已久的虚拟现实、物联网、自动驾驶等“未来支票”都将“变现”。5G将支撑远程医疗、车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智能家居、无人机等多个行业的飞速发展。

  这些新的应用场景对传送网的带宽、时延、可靠性等技术指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打造适应5G发展的承载网络成为业界的探索重点。

  烽火通信相关负责人表示,人们对于5G时代的无限想象,终归都要靠一种新型的承载网络来支撑。而这样的网络,新就新在高带宽和低时延、高安全性和低功耗、高可靠性和深度覆盖。这对光器件、光通信设备、光纤光缆等网络基础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要求有相应的整体解决方案来支撑。

  “十三五”规划期间,烽火通信较早启动了5G承载网技术的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的,包括发布FitHaul的5G承载网方案;通过了权威机构的组网测试;发布自主研发的1.2T单槽位设备;实现Si-Pho100G芯片的商用。烽火通信的5G解决方案已覆盖了SPN、WDM-PON、OTN、SDN、网络运维等关键领域。

  纵观世界通信技术发展史,每一次技术升级都会催生新的商机、重构新的产业。在5G时代,面对复杂多变的产业发展态势和应用需求演进,以烽火通信为代表的中国信息通信企业已经做好充分准备,将抓住这次推动生产方式转型升级的难得机会。

  四十年,烽火通信所在地——武汉“中国光谷”已经从中国第一根光纤的诞生地发展成为国内最大的光通信研发、光纤光缆研发生产和光电器件研发生产,成为全球光电子产业的知名品牌。

  

关键词:光纤通信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