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产观察
IT资讯
IT产业动态
业界
网站运营
站长资讯
互联网
国际互联网新闻
国内互联网新闻
通信行业
通信设备
通信运营商
消费电子
数码
家电
IT资讯

Donews、36氪等这些互联网网站有什么差异吗?

作者:habao 来源: 日期:2017-12-19 22:46:33 人气:

  这些都曾经出现在我的Google Reader里。很难单纯地比较他们之间的区别,他们和其他科技一样,在形式上高度相似,在内容上大量重合。尽管如此,不同的科技还是存在着各自的偏向性,通过长期的运营中逐步凸显。从读者的宏观感受来讲并不明晰,不存在“非此即彼”的明显划分,他们只是在不同的参考系上稍微地偏左偏右。

  为方便对比,我列举10个科技,主要是供大众消费的科技资讯内容为主的网络和个人,并不包含“云风”这样的纯技术博客和“博客园”这样的程序员博客群。 他们并不全是题目中列举的,也不是最大最好的10个,只是比较有特点又比较适合用在此处的10个。

  上世纪的IT史上有两个重要的程序员:理查德·斯托曼和比尔·盖茨。一个是软件的,预言“软件的,关系到人类的”。另一个是最成功的商业软件开发者,靠写代码成为了这个世界上最富有的人。

  以他们为代表可以划分软件和商业软件两个阵营。简单来说,软件可以不受地使用、复制、研究、修改和分发,比如 Linux 。商业软件则不允许使用、复制和修改,比如 Mac OS X 、 Windows 。这两个阵营对立的焦点在于,商业软件阵营认为对方太极端,而软件阵营认为对方太。缺乏开源运动的影响,在中国难觅软件的,但作为世纪初科技的重要旋律,依然值得关注。这些在 solidot 和 cnBeta 两家上依然可以找到影子。而开源闭源之争到今日也演变成两种新的时代,截然不同却可能殊途同归。

  在只有程序员才看科技资讯的年代,solidot 和 cnBeta 是两个主要的资讯来源。solidot 可以看做 Slashdot 的国内版,Slashdot 是一个科技资讯网站,Linux 与源代码运动的狂热份子主要活跃于此。solidot 的趣味一脉相承,他们关心软件和个人的。理查德·斯托曼对于大多数人可能比较陌生,但“登”应该有所耳闻。solidot 是这样一个网站,相对于诺基亚发布Lumia 1020,他们更关心登和情治;相对于《致青春》的社会化营销,他们更关心《TPB AFK》和版权制度是否合理;相对于拟物与扁平化设计,他们更关心SOPA(《网络盗版法案》缩写)是不是恶法。

  在不懂代码的人眼里他们是关心的,他们是不被理解的。但其实,他们只是关心代码的,和 bug 一样,且无法。除此之外 solidot 还关心什么呢?今天 solidot 的两条新闻是“暴龙留在鸭嘴龙尾巴上的牙齿显示它确实是食肉动物”、“海王星发现一颗新卫星”,科学和技术的虔诚理想,简单纯粹。

  cnBeta 站如其名,最早只是程序员和电脑达人获取软件最新版本的地方,用户群主要是 Windows 用户和极少数 Linux 用户。要理解那个时代的“版本控”,只需要理解所有iOS、Android应用都要第一时间更新的手机用户,和凡有新的产品都要抢先的试用的产品经理。如 今 cnBeta 已经很少发布最新软件版本了,逐步变成了泛科技新闻的。

  一个重要的改变是00年代中期,IT产业主导力量由技术创新转变为产品创新,准确的时间点是00年代中后期,web2.0等概念的提出, cebook 、 twitter 等社交网站的兴起。张小龙是最有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从富有个人主义英雄色彩的程序员(foxmail)到理解大众需求产品经理(QQ邮箱、微信)的转身。 同时这个圈子专属于IT从业人员的话语权也下放到普通人群,科技博客有了更广泛的受众。从知乎上点评人人网的天才高中生到街头的出租车司机,“人人都 是产品经理”。cnBeta 也为人诟病,其已成娱乐网站。作为一个用户的科技,用户的构成决定了内容的构成,科技也像天气、体育、娱乐一样成为日常消费和消遣的资讯内容。在这股热潮中,Facebook 的“连接全世界”和乔布斯的“再一次改变世界”所代表的商业功不可没。

  以上就是第一个维度的过去和现在,一边是单纯的技术理想,一边是改变世界的商业,所有的科技都不是简单地偏向一极,或多或少互有包含。但如果不严格地划分的话,大致如下。

  说到个人博客,不得不提阮一峰。他是豆瓣9点科技分类下订阅人数最多的博客,笔耕不辍,从2003年持续至今。他是经济学博士,也会写代码,他最的人是理查德·斯托曼,对软件有着坚定不移的。他翻译的《软件随想录》和《黑客与画家》在国内热销,他还翻译了《软件专利的性》等冷门纪录片。他趣味广泛,在博客内容除了IT技术还包含电影、历史相关的文章。他并不神秘,但从不张扬,没有公开的微博和微信。他是“每个人都应该学习编程”的最佳注 脚,只要他的博客还存在就是“RSS不死”的坚由。

  博客就是个人看问题的角度,往往是主流轻描淡写又容易忽视的地方。比如阮一峰对版权制度有非常深入观察和思考,系列文章鞭辟入里。互联网上着很多这样的个人,有人研究个性化推荐,有人研究多平台同步,有人研究字体排印,有人研究交互设计。他们未必大声,但这些个人视角是多元化科技资讯的最好填充。

  除了个人博客,还有一些科技博客是从几个怀着相同写作目的的朋友发展来出的。apple4us的写作团队都是苹果产品的爱好者,inr最初是几个爱好拇指设备的年轻人。apple4us最初只写苹果相关的博文,更新勤奋,给当时还是小众群体的苹果用户贡献新鲜的产品资讯、公司动态,奠定了这个群体共同 的审美和价值取向。他们团队中不乏博闻强识造诣颇深的厉害人物,也不再满足于报道苹果的一切,在更为宏大的叙事上跃跃欲试。《明日报告:阅读的未来》就是 一个非常出色的策划。他们的专业素养和写作才华在科技中少有,但毕竟是兴趣写作和翻译,有些工程烂尾,比较遗憾。

  群体博客的作者都基于共同的产品爱好,而同一产品的用户群,他们的审美趣味、价值理想都存在着共性,他们的解读对于理解产品本身也有极大的帮助。

  人数是区别科技的另一个维度,但缺乏调查数据, 不如按商业化程度来做一个分组排列。第一种是个人,如阮一峰这样的写作者。第二种是趣味相投的好友圈,不以盈利为目的,像apple4us、Type is Beautiful。第是商业化程度不高的。solidot被ZDNet收购得以持续至今。cnBeta广告虽多,但没有一个全职编辑,依靠兴趣支撑,偏安浙江一隅。ZEALER定位“测评机构”,给自己挂上了自的标签。第四种是以科技和社区身份在创业的企业。

  一年之前,我在知乎的另一道问题下用“情趣”和“志趣”来区别二者。现在看来不够具象,而众多科技博客中,大家都习惯将二者相比较,两者一定某种共同性。 在我看来就是字里行间跳动的时代脉搏和商业,他们太酷,太新鲜,太具有性和性了。唯一不同的就是他们的表现手法。

  36kr的成功的一个原因可能是“科技博客体”严格照搬。国外有研究称工具和媒介的改变会导致文本的改变,他们还举例:打字机的出现让尼采作品的风格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原本很简洁的风格变得更加干练。以下的假设都基于这个理论是准确的。

  从36kr身上我们能看到TechCrunch的影子,甚至原域名还带有这个词。一直以来都有人吐槽36kr就是纯翻译国外科技博客的文章,但也许这就是 36kr成功的原因之一。不仅国内的产品C2C,国内的文章也在C2C,但是完全照搬国外“科技博客体”的,36kr可能是第一个。什么是“科技博客 体”,中文科技中,瘾科技中文版是另外一个可以参考。文章标题就是简要扼要地介绍文章内容,国外的标题通常都有两到三行,国内的文章标题好像不起 文艺高雅一点就不能见人。正文直入主题,没有大段的铺垫,没有啰嗦的导语,没有详细的背景介绍。如果实在需要,的手法是“我们之前讲过X”,然后 直接在X上加个超链接。文章精炼,不为凑篇幅,该长则长,该短则短。三四百字也是新闻,三四千字读者早就“TL;DR”(Too long; didnt read)了。网页的媒介形态打破了书本的,app的媒介形态打破了网页的,但很多网络还停留在传统的写作方式。

  无印良品说他们注重价值和无修饰的,诠释了时代。“科技博客体”注重信息传递和阅读效率的写作方式也是时代的体现。

  因为缺乏深度剖析、主观见解,36kr通常被认为是浅薄的,与之对应的是虎嗅的有料。而这可能恰恰又是36kr成功的一个原因,在我们想到36kr的时 候,不带任何感彩,它就是科技新闻的符号,没有感觉写得好也不觉得写得多坏,平淡如水,也就意味其立场的成功。事明,简单平实、准确传达、中 立陈述、客观呈现的写作方式和技巧,将极大地促进信息地快速流动。36kr现在做不到,但无疑是中文里最接近的。某种角度上讲这就是科技的“国际 主义风格”,摒弃过度的修饰,高度功能化、化。

  36kr似乎没有做什么,他们在一个适合的时间,将一套早该引进的完完整整地照搬进来,就取得了空前的成功。那如果再做一个36kr还会成功吗,可能 很困难了,不是翻译的难度,而是资本的力量。36kr成功的另一个原因是成功倚靠了资本,36kr不仅仅是一个初创公司的渠道,它俨然创业者获取资本 垂青的重要背书。这个价值远远超出其价值,也是36kr对TechCrunch最为本质的模仿。

  如果把36kr比作TechCrunch,那inr就是Wired。前者像极客一样以“用户数”、“融资额”、“估值”轮番轰炸创业者的大脑,后者就 像文艺青年煽情地鼓吹各种改变世界的炫酷产品以魅惑的从业者的内心。这绝非贬义,inr是个好的传教士。不同于36氪专注报道公司和产品,inr 泛及整个科技行业的文化及生态,更深一步地探讨技术对生活方式的改变、产品对世界和未来的影响。

  36kr的中心思想是科技是件赚钱的事情,inr的主要内容则说是科技确实是件赚钱的事情——数读,还是有趣的事情——AppSolution。6月 17日微信平台AppSolution发布了神秘内容,回复oh有惊喜,消息发布后的几分钟内收到了六千多条回复。影响力之大,可见一斑。

  姬十三要“让科学像电影和音乐一样,流行起来。”他做科学松鼠会,和他的朋友们一起把科普文写得生动有趣。他做果壳,让科学好听、好看、好玩起来。他现在越做越大,一个“好笑而严肃”的正规科学项诞生了——菠萝科学!

  通过互联网,果壳把科学从死板的传统语境中剥离出来,通过网络语言和现代语境对科学重新包装并赋予了新的活力。这是国外不曾走过的,可爱卖萌、寓教 于乐的科普内容是放给青少年的,但中国学生却在成年之后补回缺失的基础科技教育。到现在我们还对热门转发不疑,在面前摇摆不定,万幸的是果壳终于 来了。

  还有一个独特的现象,近邻日本动漫和时尚潮流深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我们的产品模仿的对象都身在遥远的美国。在微博上看科技资讯就是看一个个主页君用日本人说话的方式讲述美国人成功的故事。

  Youtube上有一个很火的频道——PewDiePie,是一个23岁的帅气玩家自己玩游戏的通关视频,他录过视频的游戏都要火一阵,我还几次在美 国亚马逊商品的用户评价里看到玩家说“I got this game because of my vorite Youtuber, PewDiePie.” 国外有很多优秀的视频达人,通过网络视频成为大众偶像。

  优酷、点点和微博上也有一个热门的视频栏目——Techmessager,这种内容新颖、语速极快、节奏感强、具有一定专业性的视频节目突然就火了。作者叫王自如,他大学学的是翻译,科技评论视频是业余爱好,他和前面提到的阮一峰是一种热爱的两种表达。

  王自如说希望做有自己观点,能正确引导数码消费者的。他提到以跑分见长却毫无趣味性可言的DPReview,希望借鉴其学术性,增加自身的权威,然后从技术角度剖析产品的优劣,再还原到生活上。

  他自身肯定是一个电子产品爱好者,极客,达人,对电子产品有自己独特的认识,对手机行业也有自己的见解,也能做出预测和行业发展方向。

  王自如不单纯是一个数码爱好者,他用心,有计划。他充分利用了技术能实现的一切,让专业设备、理论知识、动画演示、视频后期都成为他的语言。通过社交网络 最大范围地他的视频和他本身这个极具喜感的个人形象。他填补了视频领域的一个空白,丰富了科技的形态,他的努力配得上今天的成功!

  永远不要低估大众获取内幕消息的能力,和消费内幕消息的强烈需求。传统和门户网站并不缺乏这样的信息来源,但可靠性和准确性无法的情况下,他们都 表现得保守和迟钝。这给了虎嗅机会,虎嗅对待爆料文章的态度较为宽松,收获也不少。其中最为劲爆的一条是年初潘越飞写的《暗黑微博史:一个已离场的草根微 号回忆录》,因为这篇文章虎嗅不惜得罪新浪,最终赢得了者的信任。在中国众多的科技中,虎嗅用户的积极性可能是最高,甚至对待留言的态度 也是最认真的,每篇文章的评论区都是各种长篇大论。

  国内专家将虎嗅这种形态成为共有,直接借鉴了赫芬顿邮报,它有186名正式雇员,3000名免费博主,12000名记者,每个月200万条投 稿量。如今虎嗅也有了一定规模的量,但文章的质量良莠不齐,大家评价不一,科技观察作为私人观点的确缺乏一个客观的评价标准。

  Type is Beautiful 并不是一个科技资讯,但字体排印在国内IT圈越来越被重视,也反映了产品设计水平的整体提升。Type is Beautiful 的重要意义在于向大众普及了字体常识,同类的网站还有普及游戏设计基本的 GamerBoom ,普及数据分析与可视化知识的视物致知等。

  这些都曾经出现在我的Google Reader里。很难单纯地比较他们之间的区别,他们和其他科技一样,在形式上高度相似,在内容上大量重合。尽管如此,不同的科技还是存在着各自的偏向性,通过长期的运营中逐步凸显。

  延伸相关词:

  陈小艺被曝姐弟恋,倒追小伙被当保姆,陆贞传奇演员表,人鱼情未了 电视剧,莫小棋三级,保拉的诱惑,李慧珍老公,luciano rivarola,如意剧情介绍电视猫,电视剧当狗爱上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