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产观察
IT资讯
IT产业动态
业界
网站运营
站长资讯
互联网
国际互联网新闻
国内互联网新闻
通信行业
通信设备
通信运营商
消费电子
数码
家电
国内互联网新闻

第40次CNNIC报告第四章:个人互联网应用发展状况

作者:habao 来源: 日期:2017-8-8 12:17:50 人气:

  腾讯科技讯 8月4日,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今日发布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以下为报告第四章:个人互联网应用发展状况。

  2017年上半年,我国个人互联网应用保持快速发展,各类应用用户规模均呈上升趋势,其中网上外卖和互联网理财是增长最快的两个应用,半年增长率分别为41.6%和27.5%,网络购物仍保持较快增长,半年增长率为10.2%;手机应用方面,手机外卖、手机在线教育课程用户规模增长最为明显,半年增长率分别为41.4%和22.4%。

  即时通信、搜索引擎、网络新闻作为基础的互联网应用,用户规模在2017年上半年趋于稳定。即时通信市场差异化进一步凸显,领先企业着力流量入口潜力挖掘、内容服务连接能力和商业模式成熟度培养三方面;搜索引擎应用继续保持移动化趋势,人工智能实际应用效果尚未对用户体验带来明显提升,市场成长面临较大压力;网络新闻应用呈现出资讯聚合平台化、跨界竞争激烈化和技术核心化三方面趋势;社交应用内外发力,内部聚焦优质内容生产,外部积极与多产业拼接融合。

  2017年上半年,商务交易类应用持续高速增长,网络购物、网上外卖和在线旅行预订用户规模分别增长10.2%、41.6%和11.5%。网络购物市场消费升级特征进一步,用户偏好逐步向品质、智能、新品类消费转移,线上线下融合向数据、技术、场景等领域深入扩展,各平台积累的庞大用户数据资源进一步得到重视;外卖行业发展进一步成熟,平台深耕现有业务与横向拓展,但食品和送餐交通安全仍是发展挑战;国民消费升级带动旅行预订需求增长,“提直降代”力度加大,平台在机票业务方面沦为流量入口,酒店预订方面不断对外拓展国际酒店业务,提升盈利能力。

  2017年上半年,互联网理财领域线上线下正在整合各自在流量、技术和金融产品服务的优势,步入从对抗竞争合作共赢的发展阶段,网贷理财产品收益率持续下降,行业朝向规范化发展;线下支付领域依旧是市场热点,网民在超市、便利店等线下实体店使用手机网上支付结算的习惯进一步加深,在深耕国内市场的同时,我国网络支付企业纷纷拓展市场潜力巨大的海外市场。

  2017年上半年,网络娱乐类应用进一步向移动端转移,手机网络音乐、视频、游戏、文学用户规模增长率均在4%以上,其中手机网络游戏增长率达到9.6%。网络游戏行业营收规模显著增长,游戏与 IP其他环节产业的联动日益加深;逐步推进的生态化和崭露头角的国际化是网络文学行业2017年上半年的两大主要发展特征,版权收入有望成为行业营收增长的核心;网络视频行业,各大视频网站均布局包括文学、漫画、影视、游戏及其衍生产品的泛娱乐内容新生态,生态化平台的整体协同能力正在逐步凸显;以秀场直播和游戏直播为核心的网络直播业务保持了蓬勃发展趋势,运营正规化和内容精品化是当前发展的主要方向。

  截至2017年6月,公共服务类各细分领域应用用户规模均有所增长,在线教育、网约出租车、网约专车或快车和共享单车用户规模分别达到1.44亿、2.78亿、2.17亿和1.06亿。在线教育市场迅速发展,人工智能技术驱动在线教育产业升级;网约车市场经历资本驱动的急速扩张阶段,回归以全局为重的规范化发展道;共享单车丰富市民出行方式,技术与资本推动行业蓬勃发展。

  截至2017年6月,即时通信用户规模达到6.92亿,较2016年底增长2535万,占网民总体的92.1%。其中手机即时通信用户6.68亿,较2016年底增长2981万,占手机网民的92.3%。

  即时通信市场两极化差异进一步凸显:针对垂直场景或小众用户需求的即时通信产品仍将连接用户作为主要功能,以扩大用户规模、提升服务水平作为主要目标;而以微信和QQ为代表的第一梯队即时通信品牌则致力于构建用户、内容和服务三者间的连接,进而推动即时通信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核心流量入口。

  总体而言,处于市场领先地位的即时通信应用在2017年上半年的变化特点主要集中于流量入口地位、内容与服务连接能力和商业模式成熟度三个方面:

  首先,即时通信作为移动互联网流量核心入口的地位已经确立。数据显示,即时通信的用户渗透率不仅超过九成,明显领先其他手机应用。此外,通过对过去半年新上网的用户进行调查可以发现,即时通信在新网民各类应用中的渗透率排名第一,达到80.8%,高于排名第二的搜索引擎16.9个百分点。新网民对即时通信的接受程度明显高于其他互联网应用,因此预期未来即时通信的核心流量入口地位将更加巩固。

  其次,以微信为代表的即时通信产品着力提升其连接服务与内容的能力。在连接服务方面,微信小程序于2017年1月正式上线,初步构建起将自身海量流量分发向各类其他互联网服务的新型生态。在连接内容方面,微信于5月上线“搜一搜”和“看一看”功能,利用即时通信平台上的社交关系链为用户推送优质内容。

  最后,即时通信产品商业模式成熟度不断提升,企业营收显著增长。通过为各类增值业务输送流量,即时通信产品摆脱了依靠自身业务难以变现的问题,形成了蓬勃发展的产业生态。2017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腾讯以即时通信业务为核心的相关业务板块营收同比增幅均在40%以上;得益于直播业务的不断成熟,陌陌在今年第一季度的营收同比增幅达到421%。

  截至2017年6月,我国搜索引擎用户规模达6.09亿,使用率为81.1%,用户规模较2016年底增加707万,增长率为1.2 %;手机搜索用户数达5.93亿,使用率为81.9%,用户规模较2016年底增加1760万,增长率为3.1%。

  2017年上半年,搜索引擎应用继续保持移动化趋势。用户方面,手机端用户增长幅度远超整体应用的涨幅。企业方面,移动搜索对整体流量的贡献率持续提高,移动营收成为行业收入增长支柱:百度财据显示,2017年第一季度移动营收在总营收中占比达70%,高于去年同期的60%;同期搜狗财报显示,移动端搜索流量同比增长50%以上,移动搜索收入对整体搜索收入的贡献提升到72%。

  人工智能成为推动搜索引擎算法持续改进的核心技术,但用户体验的提升效果尚难以量化。在移动智能硬件入口端,语音、图像搜索请求量与日剧增,正在赶超文字键入搜索;在模糊搜索与个性化推荐方面,融合人工智能的匹配算法使搜索引擎能够理解内容,针对模糊需求提供搜索结果,并可围绕用户属性、习惯和兴趣标签提供更加个性化的主动推荐,例如通过算法推荐的信息流模式,正在替代用户的一部分主动搜索行为。但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算法改进,仍需数据和时间的积累,在产品层面的用户体验提升尚未出现突破性的进展,一搜即达、知识图谱等更加精准和全面的搜索服务还未进入用户视野。

  搜索引擎行业面临较大的竞争压力,广告营收同比增速和净利润均出现下降,创新商业模式成为行业重要关切。搜索引擎行业外部竞争压力较大,垂直应用如网购、旅游、新闻、社交领域的搜索快速发展,搜索引擎的商业模式与产品服务创新进程相对落后;行业内部面临新进入者的竞争压力,微信搜索的加入将对现有格局产生影响;用户搜索流量增长乏力,来自PC端的搜索需求已接近饱和,而移动端的搜索需求则分流明显;增强现实技术正在逐步获得实践应用、在线流服务兴盛、原生广告与内容营销需求日益旺盛,广告主可选择的广告形式更加丰富、议价能力提高,搜索关键字广告的优势减弱。

  截至2017年6月,我国网络新闻用户规模为6.25亿,半年增长率为1.7%,网民使用比例为83.1%。其中,手机网络新闻用户规模达到5.96亿,占手机网民的82.4%,半年增长率为4.4%。

  网络新闻是中国互联网发展最早的互联网应用之一,作为信息获取的基础应用,网络新闻服务形式已经从早期的以采编分发为主的自主模式到以用户资讯需求为主的资讯平台供给模式。目前,新闻资讯领域主要体现出三个特点:

  首先,资讯聚合平台化趋势促进分工进一步明确。资讯聚合平台较以往以自主采集分发为主的新闻运营模式在内容形式和规模有极大提升,而在这种趋势下,网络新闻的提供者和分发平台的分工也进一步清晰。内容制作方已经从以往以专业为主转换到专业机构与自并存,而作为内容聚合的平台方主要以技术为核心进行产品运营、资讯分发、用户维系等工作。

  其次,整体资讯内容过剩,跨界竞争日趋激烈。平台化的资讯模式促使大量内容提供者涌入,形成专业、自同台竞争的格局。这种情况一方面拓展了信息类型,从以往文字、图片扩展至视频、直播;另一方面服务模式也与视频、微博、直播等应用存在交集。在这种形势下,资讯聚合平台不仅与专业新闻网站形成竞争态势,同时也与其他应用形成潜在竞争关系。

  最后,技术成为新闻资讯平台的核心竞争力。内容及用户的增多也对资讯平台提供的内容质量及传递的精准性造成挑战。这种情况促使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技术发展成为资讯服务平台的核心竞争力。未来大数据、神经网络、自然语言理解、自动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将促使资讯聚合平台在资讯推荐、营销推广乃至更深入的内容制作、互动沟通等方面取得进一步发展。

  截至2017年6月,使用率排名前三的社交应用均属于综合类社交应用。微信朋友圈、QQ空间作为即时通信工具所衍生出来的社交服务,用户使用率分别为84.3%和65.8%;微博作为社交,得益于名人明星、网红及内容生态的建立与不断强化,以及在短视频和移动直播上的深入布局,用户使用率持续回升,达38.7%,较2016年12月上升1.6个百分点。垂直类社交应用中,豆瓣作为兴趣社交应用的代表,用户使用率为8.6%。

  从行业内部来看,内容成为各社交平台体现价值的主要表现形式,平台成为连接优质内容生产方和用户的窗口,内容生产方从专业、公关机构、大V向网络红人、粉丝及普通用户延伸。内容品质的不断提升,提高了用户付费意愿,推进平台进一步完善优质内容付费服务模式。同时,社交平台进一步推进用户分级,为不同用户提供不同服务,提高优质内容推送的精准度,提升用户的会员付费意愿。

  从行业外部来看,社交平台的移动性使行业不断与其他领域拼接融合,从网红、直播、社群等紧密相关的细分领域,到广告、游戏、电商、金融、O2O等,在相关产业链寻求更大发展及变现机会。广告仍是社交平业化的主要模式,2017年上半年,微信朋友圈、微博等综合社交平台基于用户属性与兴趣,利用图片、文字、视频等展现方式,开展精准广告推广。

  截至2017年6月,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5.14亿,相较2016年底增长10.2%,其中,手机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4.80亿,半年增长率为9.0%,使用比例由63.4%增至66.4%。

  网络购物市场消费升级特征进一步。一是品质消费,网民愿意为更高品质的商品支付更多溢价,如乐于购买有机生鲜、全球优质商品等;二是智能消费,智能冰箱、体感单车等商品网络消费规模相比去年有大幅度增长;三是新商品消费,扫地机器人、洗碗机、等新商品消费增长迅猛。除国民人均收入提升、年轻群体成为网络消费主力等因素外,电商企业渠道下沉和海外扩张带动了农村电商和跨境电商的快速发展,使农村网购消费潜力和网民对全球优质商品的消费需求进一步得到,进一步推动了消费升级。

  线上线下融合向数据、技术、场景等领域深入扩展。2017年上半年,电商企业加快与实体零售企业投资合作,探索在数据、供应链、支付、物流、门店、场景、产品等全方位实现整合互通和优势互补。同时,以便利店为代表的线下零售业态成为市场布局热点,多家便利店企业获得巨额融资。伴随融合不断深入,线上线下边界模糊化、零售业态碎片化、消费场景智能化的全新商业形态正在形成。

  数据资源竞争白热化,数据安全与数据共享成为企业和面临的发展挑战。菜鸟物流与顺丰物流数据接口之争、线上平台与线下企业开展投资合作等市场行为无不反映出数据已经成为互联网时代商业竞争中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和制高点。而企业如何获取数据以及界限,如何构建、公平、安全的数据信息共享机制已成为和企业共同面对的问题。

  截至2017年6月,我国网上外卖用户规模达到2.95亿,较2016年底增加8678万,增长率达到41.6%。其中,我国手机网上外卖用户规模达到2.74亿,增长率为41.4%,使用比例达到37.9%,提升10个百分点。

  在行业发展进一步成熟,盈利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外卖平台深耕现有业务与横向拓展成为必然选择。外卖业务上,各平台仍在投入巨额补贴以提高市场渗透率,同时继续推进精细化运营以提升用户体验,如为用户提供食品安全理赔保险服务、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升级物流调度引擎等。业务拓展上,外卖互联网企业加快向综合生活服务平台过渡的步伐,开始利用外卖物流系统提供更多品类、场景的配送服务,如日用百货、鲜花蛋糕以及送药、跑腿代办等生活服务。

  食品安全和送餐交通安全仍是外卖行业面临的两大发展问题。食品安全方面,2017年上半年多家平台因存在无证店铺、商铺超范围经营等问题受到食药监局通报,部分问题商铺被下线。送餐安全方面,由于外卖平台主要采用众包模式运营,配送体系缺乏统一规范和管理,配送员超速行驶、驶入机动车道、闯红灯等情况时有发生。外卖平台在超出自身运营能力的情况下大肆扩张、过分强调业绩指标是导致外卖行业食品和交通安全问题出现的重要因素。

  截至2017年6月,在网上预订过机票、酒店、火车票或旅游度假产品的网民规模达到3.34亿,较2016年底增长3441万人,增长率为11.5%。在网上预订火车票、机票、酒店和旅游度假产品的网民分别占比37.6%,19.1%,20.5%和9.3%。其中,手机预订机票、酒店、火车票或旅游度假产品的网民规模达到2.99亿,较2016年底增长3717万人,增长率为14.2%。我国网民使用手机在线%。其中,手机预订酒店的使用率提升幅度最大。

  在线机票领域,“提直降代”力度加大,OTA 平台机票业务成为流量入口。继国内航空公司着手落实国资委“直销业务提升至50%”任务后,OTA平台机票业务收益渐渐趋向于“零佣金”,盈利空间被不断挤压。与航空公司相比,OTA平台能够一站式提供更多的航空公司和航班选择以及接送机、酒店等搭配服务,其机票代理仍为彼此不可或缺的战略业务,更多的承担着流量入口职责。

  酒店预订领域,对外拓展国际酒店业务,对内向二三线城市渗透,提升盈利能力。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客源国和全球第四大入境旅游接待国,OTA平台或投资并购海外旅游公司或与海外酒店直连合作,加速布局全球酒店业务。与此同时,国内旅游行模式兴起,小长假周边旅游发展迅速,二三线城市酒店预订需求攀升,OTA平台从盈利性最高的区域拓展,下沉渠道、服务,深挖二三线城市酒店预订市场潜力。

  旅游度假产品预订领域,OTA推进线上线下融合,定制游成平台布局重点。随着在线流量红利消失,线上获取客户成本变高,而二三线城市居民门店消费习惯仍在,OTA平台频繁并购线下旅行社进行实体店布局,拓展新的客源空间。此外,消费升级背景下,定制游需求大幅增加,其国内市场处于培育阶段并分化成双重格局。一方面,创业型企业面临资源整合和流量获取压力转向企业客户存;另一方面,大型OTA平台开发新旅游度假产品,在定制游市场中展开竞争。同时,小型旅游电商借助社交平台挖掘用户消费潜力,以巴士游切入目的地最后一公里市场。

  截至2017年6月,我国购买互联网理财产品的网民规模达到1.26亿,较2016年底增加用户2724万人,网民使用率从13.5%升至16.8%。

  与零售业态相似,互联网理财领域线上线下正在经历流量、技术和金融产品服务整合,步入从对抗竞争合作共赢的发展阶段。2017年上半年,互联网理财在渠道和技术领域融合态势初步,理财平台开始引入基金公司、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货币基金代销渠道和人工智能技术服务。市场的新变化将进一步推动互联网理财行业发展:渠道融合来看,拥有流量的互联网平台入口丰富了线上理财产品,用户购买传统金融机构理财产品更便捷;技术融合来看,平台数据、技术将提升金融机构产品、服务与用户需求之间的匹配效率,加速理财产品和模式创新,满足用户多样性的理财需求。

  网贷理财产品收益率持续下降,行业朝向规范化发展。2017年上半年,受流动性收紧影响,互联网货币基金、互联网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有较大幅度增长,收益率普遍达到4%以上。与之相反,P2P网贷理财产品收益率则呈现持续下降趋势,这种变化一方面源于网贷平台运营和获客成本增加,更重要的是源于行业监管政策的日趋严格和规范。在2016年国务院正式出台《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后,部分平台根据监管细则在2017年上半年完成整改,部分高收益、高风险的劣质网贷平台则退出市场,使行业收益率回归到更合理的水平。6月,整治工作宣布延期一年,网贷理财行业在2017年转型探索后将进一步规范化发展。

  截至2017年6月,我国使用网上支付的用户规模达到5.11亿,较2016年12月,网上支付用户增加3654万人,半年增长率为7.7%,我国网民使用网上支付的比例从64.9%提升至68.0%。其中,手机支付用户规模增长迅速,达到5.02亿,半年增长率为7.0%,网民手机网上支付的使用比例由67.5%提升至69.4%。

  线下支付领域依旧是市场热点,网民在超市、便利店等线下实体店使用手机网上支付结算的习惯进一步加深。本次调查数据显示,网民中在线下购物时使用过手机网上支付结算的比例达到61.6%。在线下消费使用手机网上支付的用户中,有35.1%用户表示日常线下消费更多使用手机网上支付,有31.8%用户表示更多使用现金、银行卡支付,其中一线城市线下消费更多使用手机网上支付的比例达到40.9%。

  在深耕国内市场的同时,我国网络支付企业纷纷拓展海外市场。一方面,我国支付企业采取与当地商户合作的方式,深挖海外旅游支付场景,以满足国内出境游网民境外支付需求为带动,逐步向当地消费者渗透。另一方面,通过收购、注资、开展战略合作等方式更为快速地抢占海外市场,加速我国支付企业的全球化布局。我国网络支付应用正在快速向全球不同区域的网民触达,海外市场的拓展也将为我国支付企业的发展带来更为广阔的空间和强有力的国际竞争力。

  截至2017年6月,我国网络游戏用户规模达到4.22亿,较去年底增长460万,占整体网民的56.1%。手机网络游戏用户规模为3.85亿,较去年底增长3380万,占手机网民的53.3%。

  2017年上半年国内网络游戏行业发展稳定,营收规模显著增长,游戏与 IP产业链上其他环节的联动日益加深。从游戏本身的发展来看,竞技与社交仍是促使重度游戏保持极高营收能力的核心元素,而随着游戏用户群体的不断垂直细分,作为小众市场的单机游戏有望成为新的行业增长点。

  从行业发展上看,营收增长与产业联动加深是2017年上半年网络游戏行业两大发展特点。在行业营收上,以手机游戏作为核心动力的网络游戏市场营收依旧保持高速增长。财据显示,腾讯和网易作为国内最大的两家游戏公司,其2017年第一季度的游戏业务营收同比增长分别达到34%和78.5%。在产业联动上,网络游戏厂商与文学、影视企业的合作日益紧密,从上游IP生产到下游IP变现的产业链更加稳固。阿里游戏、万达院线、蓝港互动等游戏厂商陆续在2017年上半年公布了IP改编游戏计划,并联合优酷、爱奇艺等视频网站进行影视作品协同营销。

  从游戏类型上看,竞技属性仍是目前拉动网络游戏营收显著增长的核心要素,而以线上作为主要分发渠道的PC单机游戏市场潜力初步。竞技游戏在今年上半年的PC和手机端均延续了强大营收能力,以此为基础衍生出的赛事活动等周边产业生态呈现繁荣景象,推动阿里巴巴、苏宁、京东等电商企业先后“跨行”进入这一领域。此外,虽然PC端单机游戏已经沦为游戏行业的垂直小众市场,但国内用户付费能力的提升和版权的改善使得其逐渐展现出较强发展潜力。有数据显示,2017年第一季度海外单机游戏发行平台steam在中国拥有超过1500万用户,环比增长率达到57%,广阔的市场空间吸引以腾讯为代表的国内游戏厂商开始进入该领域进行布局。

  截至2017年6月,网络文学用户规模达到3.53亿,较去年底增加1936万,占网民总体的46.9%,其中手机网络文学用户规模为3.27亿,较去年底增加2291万,占手机网民的45.1%。

  逐步推进的生态化和崭露头角的国际化是网络文学行业2017年上半年的两大主要发展特征。随着行业寡头化的加剧,资金与版权资源充沛的大型网络文化娱乐集团不断推进以网络文学IP为核心的生态化建设,与此同时,中国网络文学作品开始在海外受到青睐,网络文学作品出海将成为行业下一步发展重点。

  在生态化建设方面,以网络文学IP为核心的生产和改编被作为行业发展的核心工作得到持续推进,版权收入有望成为行业营收增长的核心。数据显示,2016年网络文学行业版权收入的占比同比增长近一倍,预示了未来网络文学版权收入在行业营收中将逐渐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为此,阿里文学与优酷、阿里影业合作,阅文集团与万达影业、腾讯游戏合作,分别设立专项基金鼓励网络文学作者生产优质内容,并提供集团其他业务资源为网络文学IP变现铺平道。

  在国际化发展方面,海外读者对于中文网络文学的兴趣不断提升,使得网络文学企业将拓展海外业务列为发展新方向。海外读者对于国产网络文学兴趣强烈的主要原因有二:其一,国产网络文学为海外读者提供了低成本了解中国的渠道,使得网络文学逐渐成为中国文化输出的方式之一;其二,国产网络文学行业在国内经过长期、激烈的竞争,已经拥有相当高的产业成熟度,作品数量和质量均相比从前明显提高。在这些因素的推动下,海外中文小说翻译网站蓬勃发展,阅文集团旗下起点国际也在今年5月宣布正式上线,成为其海外布局的开端。

  截至2017年6月,中国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5.65亿,较2016年底增加2026万人,增长率为3.7%;网络视频用户使用率为75.2%,较2016年底提升0.7个百分点。其中,手机视频用户规模为5.25亿,与2016年底相比增长2536万人,增长率为5.1%;手机网络视频使用率为72.6%,相比2016年底增长0.7个百分点。

  2017年上半年,网络视频行业继续在竞争中发展,各大视频网站都在努力布局包括文学、漫画、影视、游戏及其衍生产品的泛娱乐内容新生态,生态化平台的整体协同能力正在逐步凸显。

  政策方面,国家相关部门加强对网络视频行业内容监管审查,进一步促进行业规范发展。继2016年对直播节目、新闻信息服务、网生内容进行监管后,2017年6月,国家新闻出版再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网络视听节目创作管理的通知》,强调网络视听节目要与电视节目同一标准和尺度。政策管控有利于行业整体内容质量提升,对各平台的内容布局产生较大影响。

  视频内容方面,版权内容趋于稳定,自制内容迅速发展,短视频内容重获关注。2017年,各大视频网站依旧花重金购买版权剧、版权综艺节目以流量,同时也加大对自制剧、自制综艺节目的投入,大阵容、大资本、大制作正在成为网络剧、网络综艺节目发展的新常态。大型视频平台内部的影视企业也加速进行上游布局,实现对影视IP的全产业链开发,为视频网站提供内容动力。此外,各大视频网站在今年都将短视频列为自身娱乐生态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利用视频内容的长尾效应。

  商业模式方面,视频广告形式不断突破,用户付费、衍生产品迅速发展,视频网站盈利模式多元化。近年来,网络视频内容营销潜力不断爆发,除剧内植入广告外,剧外原创贴、创可贴、移花接木等创意式植入渠道备受广告主好评。同时,视频用户付费习惯逐渐养成,用户付费市场急速增长,依托于影视剧IP的其他收入模式,如游戏、衍生周边等业务收入规模也得到增长,促进行业盈利良性循环。此外,视频网站的直播频道/直播产品、短视频的繁荣,都会带动增值服务模式发展。

  截至2017年6月,网络音乐用户规模达到5.24亿,较去年底增加2101万,占网民总体的69.8%。其中手机网络音乐用户规模达到4.89亿,较去年底增加2138万,占手机网民的67.6%。

  对于内部资源的持续整合仍是目前各大网络音乐集团的首要工作。经历连续并购之后,国内网络音乐市场寡头化趋势已经十分明显。腾讯、阿里等音乐集团通过并购获得了大量品牌和产品资源,如何对这些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并在各产品间形成差异化是这些音乐集团面临的重要难题。2017年上半年,QQ、酷我、酷狗三家品牌音乐正式合并为腾讯音乐娱乐集团;阿里音乐收购线下演唱会票务平台大麦网试图打造“线上音乐+线O模式;网易云音乐则宣布拆分为公司,并完成了A轮融资。

  在整合资源的同时,网络音乐厂商的版权布局也在持续推进。随着国内网络音乐版权的不断完善,盗版侵权现象在过去两年中受到严厉打击,行业侵权行为明显减少,版权资源对网络音乐厂商的重要性日益提升。在这一大背景下,差异化的版权资源逐渐成为各大网络音乐平台的核心竞争力,吸引各网络音乐厂商投资音乐版权市场。2017年上半年,小米和腾讯先后与包括华纳、环球、索尼在内的三大国际唱片公司达成版权合作,网易云音乐在最近一轮融资中也表示新引进的资金将投入到版权体系的建设中。

  从网络直播 的内容类别来看,游戏直播和真人秀直播用户使用率明显增长。截至2017年6月,网络直播用户共3.43亿,占网民总体的45.6%。其中,游戏直播用户规模达到1.80亿,较去年底增加3386万,占网民总体的23.9%;线.1%。

  以秀场直播和游戏直播为核心的网络直播业务保持了蓬勃发展趋势,多家大型直播平台在2017年上半年完成高额融资。从行业发展来看,网络直播行业的运营正规化和内容精品化是其目前发展的两大主要方向。

  游戏和真人秀直播的运营正规化进程在上半年得到有力推进。自去年底《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出台以来,针对网络直播平台低俗内容的治理行动在今年上半年陆续展开。1月,文化部召开网络表演企业通气会,要求各直播平台对违规内容进行全面自查自清,并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执法检查,重点打击“三俗”等违规内容。4月,市网信办等相关部门约谈今日头条、火山直播、花椒直播,依法查处上述网站涉嫌违规提供涉黄内容,责令限期整改。经过多番治理,低俗网络直播内容已经基本绝迹,清朗的网络直播空间逐渐形成。

  直播平台将优势资源集中于PGC内容(专业生产内容)生产,使得网络直播内容的精品化成为未来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与2016年有所不同的是,网络直播行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专业化程度逐渐提高,直播平台对于PGC内容创作的资源倾斜力度加大,使得非专业的UGC内容(用户生产内容)很难再与之抗衡。节目特色、资源与运营能力将成为未来网络主播的三大核心竞争优势。腾讯旗下NOW直播和YY旗下虎牙直播均在上半年推出激励原创内容生产者的生态扶持计划,设立专项基金并投入资源对主播的内容创作、、运营等各环节进行支持。

  人工智能技术驱动在线年人工智能教育产品陆续问世,从沪江网的“Uni智能学习系统”到学霸君的“高考机器人”,再到英语流利说的“AI英语老师”,人工智能技术开始进入和影响在线教育。目前,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落地场景主要包括语言类口语考试和智能阅卷、自适应学习、虚拟学习助手和专家系统,基本覆盖“教、学、考、评、管”全产业链条。部分在线教育平台通过引入人工智能技术提升服务效果,采用技术引流与直播课程形式相结合吸引用户付费,另一部分技术导向型企业则利用技术输出的形式与体制内学校合作,将人工智能运用于口语测评、智能评卷等场景,商业前景向好。

  截至2017年6月,我国网约出租车用户规模达到2.78亿,较2016年底增加5329万,增长率为23.7%。网约专车或快车用户规模达到2.17亿,增长率为29.4%,用户使用比例由23%提升至28.9%。

  网约车新政给市场退烧,行业发展方向已定,各地实施细则兼顾城市发展调整准入门槛。2016年11月施行的《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立足城市生态化发展全局,适度调控网约车运营服务标准,化解了网约车急速发展带来的不公平竞争,促进行业进一步规范、协调、有序发展。随后,全国共有、天津、上海、重庆、杭州等42个城市根据自身发展,出台了政策宽松不一的网约车管理实施细则。其中,一线城市本地户籍、本地牌照的要求,有助于“城市病”的防控治理;中小城市不对户籍做,并且放宽对车辆本身的性能要求,在一定程度促进了就业的多元化。

  网约车企业应对监管政策,分道寻求新的发展空间。网约车新政实施半年以来,企业积极探索,拓展盈利方式。首汽集团从巡游出租车运营模式,积极向网约车运营服务转型、扩张,同时搭建加盟平台。神州优车围绕汽车服务,构建租车、专车、汽车金融、汽车电商四大运营体系支撑未来发展。滴滴调整平台价格策略,部署多元化业务格局,拓展拼车、租车服务,以及海外市场营运业务。不仅如此,面对网约车的激烈竞争,传统巡游出租车网络化转型升级已是大势所趋,滴滴以互联网软件服务平台身份介入,在以网络技术驱动效能提升方面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共享单车服务自2016年下半年起在资本的大力推动下实现了快速发展,小型共享单车创业公司不断涌现,行业头部品牌则在不足一年的时间里完成多轮融资。截至2017年6月,共享单车用户规模已达1.06亿,占网民总体的14.1%,其业务覆盖范围已经由一二线城市向三四线城市渗透,融资能力较强的共享单车品牌则开始涉足海外市场。

  共享单车的蓬勃发展得益于三点主要因素:其一,移动上网设备的普及和移动网络改善为共享单车业务大范围铺开奠定了基础;其二,一二线城市公共交通网络虽然发展日趋完善,但仍不能覆盖到用户出行的“最后一公里”;其三,国内良好的融资成为共享单车业务快速发展的催化剂,推动共享单车可以在极短时间内完成大范围铺开。对于交通压力较大的一线城市而言,“公共交通+共享单车”的出行方式为市民出行提供了简单、经济、高效的解决方案,是互联网服务在线下惠及民生的具体表现。但在蓬勃发展的同时,共享单车带来的市政管理、押金监督和服务运营等问题也逐渐受到社会重视。

  市场洗牌重组和引入技术创新将成为共享单车行业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市场方面,共享单车行业的洗牌重组态势已经初步形成。共享单车创业公司虽然大量出现,但小型创业公司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均相对较差,很难与具备先发优势的领先企业竞争,行业寡头化趋势在所难免。技术方面,技术创新能力将成为行业差异化竞争的核心。共享单车带来的市政管理、押金监管问题不容忽视,将物联网、卫星定位、互联网信用等新技术与共享单车进行融合创新将促进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

  推荐:

  

推荐文章